0
(0)

我们门下“止于一念”的认识,以静坐的止于一念来说,是静静的坐在那个地方,然后把意念摆在鼻尖,使自己静下来,也就是止于鼻端这一念,而慢慢收摄自己的意念,这是静坐的一种方法。

谈止观的这种止于一念的训练方式又不一样,静坐的止于一念到最后,连止于鼻尖这一念都不要去执著,也就是说止于一念的最后结果,可以让自己进入至定境或进入空境,可是止观的止于一念就有所不同,也就是它不是一个空,讲到止于一念的训练方式,可以提出二种方式来认识,重点就是谈“我”与“意念”的差别。

第一,当在静坐时,试著止于一念的时候,到底要止于那一念?首先将眼睛睁开,也就是说当盘腿坐好,把姿势调整好了之后,先将眼睛睁开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,然后再慢慢的将眼睛闭上,在闭上的那一刹那,这个时候的“我”就可以马上先静住,先去抓住一些什么;也就是“我”再去注意自己的意念当中起了一些什么?或者是在色尘缘境当中,我静住之后去抓住一些意念的生起,然后再止于一念,这是一种止于一念的方式。

又如我们眼睛闭上的那一瞬间,这个时刻从色尘缘境当中,先抓住意念的生起,然后我再去跟它相应,再止于这一念,这个方式刚好跟前面相反,也就是说只抓住意念的生起,如果我不去跟它相应的话,当然这只是一个妄想,或者说跟自己无关,或者意念止住了我去相应。如果不起变化,当然还只是一种妄想而已,也就是说观这个意念而不起变化,而这个意念也没有什么意思了。

这个理念可以举个例子,如果有人找你上百货公司,我们说上百货公司要想干什么?要买些什么东西呀?可能对方找你上百货公司,他心里已经预备买个东西,也就是他心里已经静住了一些什么,然后他去百货公司选他需要的东西;也就是说从百货公司的色尘缘境当中去发现他所需要的,如同从这个意念里去发现所需要的,这是一个比喻。如果以你的立场邀别人去又不同了,对方说可以陪你去看看,并没有预定要买什么,他只是陪你到百货公司看看,有什么东西看了再说,可能在看当中发现了需要之物,也就是说在色尘缘境中发现了所需要的,这个时候自我就跟它相应了,不同于对方心里已经有准备,想要买个东西去找他所需要的,所以止于一念就是有这样子的差别。

或是我与色尘缘境打交道,或是色尘缘境引发自我,说来说去总少不了以我为中心,也就是说我还是它的主题,因此这时面对自我去认识、去了解,才有机会突破自己,也就是在这个当下,才有返照自我的功德修养。比如说,一个色尘缘境引发了自我,如听到了一句难听的话,别人讲了难听的话,这是一个色尘缘境,色尘缘境引发我,就可以去止于难听的这句话,从色尘缘境中去返照自我,从返照中自己可以发现,或理解到一些什么!

更多阅读: 盘口/必赢手机app/bet9网址

这篇文章有用吗?

点击星号为它评分!

平均评分 0 / 5. 投票数: 0

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票!成为第一位评论此文章。

【汇旺担保】人有三分怕鬼,鬼有七分怕人

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讲:“人有三分怕鬼,鬼有 Read more

来自旁观者的一封信:你还好吗?

烦恼轻 智慧长你在跑,我没看到有人驱赶你 Read more

痛苦是怎么来的

人就怕不知足,不知足就是苦,能知足就是乐 Read more

钱财里头的含金量

福安古观音阁的博客很多人会迷惑,比如大富 Read more